目前分類:戶外活動 (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古道遊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文引用自lemonyli - 老爹水漾探險團(I): 豐山村

古道遊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文引用自lemonyli - 老爹水漾探險團(III): 水漾森林

古道遊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喜歡登山的你懂這些嗎 : 陳岳  

我可算是最不安於室的人,每逢日就是往山裡跑,十足地山癡,我喜歡鑽研台灣歷史 研究古道,所以常常帶著地圖,指北針、 高度計、 文獻資料, 進入蠻荒 披荊斬棘,挖掘尋找古道舊路,追蹤先民足跡過程中彷如穿梭於舊時空裡。  
深入叢林 探勘 有其趣味性與風險,趣味性是在人煙札至的蠻荒裡能發現很多未遭破壞的生態環境及先民墾荒的智慧結晶,最怕的風險是遇上蜂群的攻擊,混亂中迷失山林中。

其實想要在叢林中穿梭自如 也很簡單,學會純熟的地圖定位技能 ,備妥地圖的補助工具, 就不會迷失方向了,那幾種是地圖的補助工具呢 ? : 森林指北針 高度計 gps 等。

拜科技發達 現在很多人登山都會攜帶gps導航,gps能迅速讀出所在座標位置 很多人因而形成依賴著重,沒有gps頓時間似乎就分不出方向來,gps實際也是地形圖的補助工具 ,太過于依賴gps有時很容易產生誤導而走錯方向不得不慎之。   
台灣爬山風氣越來越盛,然真的每個人都帶了地圖指北針嗎?帶了會用的人究竟有多少?
在擔任很多社團的嚮導中,我深深地瞭解,國內的嚮導大多是靠經驗來找路,靠經驗來處理隊伍裡的各種狀況。其他所學的登山技能,像是急救或地圖指北針,多是為了不時之需而沒認真看待,況且目前國內職業嚮導的素質參差不齊,似乎只要是多爬幾座山就可以帶人去爬山,遇到山難,擁有急救證照並能準確以經緯度或方格座標報出自己位置的,更是少數,反倒是些業餘的登山者會因為興趣而多做學習。
台灣的地形高低落差極大,在進入真正開闊的高山草原之前,往往需要先經過植披茂密視野不佳的中級山,就算是晴朗的天氣和明顯的步道,在茂密植被與疲倦的狀態下都可能不小心走失,因此位置的判定和迷途的自處,就是每一個人必修的課題了。以下幾個小技巧將有助於增加登山的安全度性。
目前登山最常用的定位儀為透明底板式的指北針,這是一個指北針,加上一個具有量角器功能的透明底板所組成的(如圖一)P1010366.JPG  ,這種指北針為SILVA這一家廠商所發明,故又稱為森林(SILVA)指北針。其所倡導的1-2-3系統強調定向如同從1數到3一樣容易。和一般軍用瞄準型指北針比較的優點是不需要另外準備量角器和直尺就可以在地圖上作業。
在使用指北針時必須特別注意磁偏角的問題,磁偏角是因為地磁中心和地圖的正北方並不相同所造成的,在台灣兩者相差約3~4度,若不做校正,五公里遠的距離測量便可相差約400公尺,不可不慎。若從地圖上量到的角度用到實際地形上,要加4度,若從實際地形上量到的角度用到地圖上,就必須減4度。
二、GPS定位判讀
GP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是全球定位系統的簡稱。搭配地圖或電子地圖的使用,精確時誤差可到達10公尺之內,比任何定位技術都還準確。但GPS極易受地形影響,在濃密的樹蔭下或山壁旁,甚至厚的雲層都可能因此造成偏差,故即使攜帶GPS,也必須同時攜帶地圖指北針輔助。
此外,GPS還有設定上的問題,因為現今大部分市面上的地圖都還是以舊的大地基準(TWD67)為準,少數以(TWD97)為準,故在使用時必須先調整其大地基準(一般而言,若地圖上未特別提示,大部分為TWD67),若大地基準有誤,則誤差將達800公尺左右。

三、S T.O.P.原則
對於定位技術不是那麼好的人,迷途時的自處實在比找路重要,如果沒有信心可以找到原來的路,則應該遵守STOP原則。
第一個S,就是Stop,先停下來,迷途時慌亂的尋找路跡只會使人離原來的路越來越遠,而增加救難隊的搜索範圍。一旦我們意識到自己迷路了,就應先立即停止前進,做好下一步的準備。
第二個T,是Think,思考剛才整個過程,有沒有機會回到原來的路上,這樣的機率高不高,若有任何遲疑,就應該放棄找路,轉而考慮長期抗戰。
第三個O,是Observe,觀察周遭環境,哪裡是安全的棲身之所,有什麼自然物是可以為人所用。一般而言,必須找到水源,但不要在溪流旁紮營,這樣才不會讓水聲阻礙我們聽見救難隊的聲音。大樹下是一個好的選擇,會提供好的遮蔽及安全感,另外除非極有把握,不要嘗試獵捕動物,因為從獵物上獲得的熱量可能不夠獵捕所消耗的能量。

第四個P,是Plan,計畫長期抗戰,必須有在此待上超過十天的準備,據此分配糧食飲水,並做好保暖及防水,以等待救援。一般而言,只要不缺水、做好保暖,即使沒有食物人都可以活超過十天以上。而台灣山區水源的取得不是一件困難的事,絕大部分的樹葉上在清晨時都佈滿著露水。而且救難隊總是先沿著步道開始搜索,只要一發現迷途就立即停止前進,被成功救援的機會就相當地高,當然如果能認識一些可以求生的植物是對自己更有保障的
最後,當不知道該怎麼辦的時候,就Stop,原地冷靜思考能幫助你有好的來時路印象。

古道遊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陽明山山徑古道之五
頂山聚落古道群    陳岳古道探勘隊 文:陳 岳 寫于2004.1.1
在台北市內雙溪370巷的頂山聚落,開發甚早,早在西班牙時期此地乃是平埔人麻少翁社的生活領域,,期間亦有荷蘭人來此活動,,磺嘴山所延伸稜脈 所形成溪谷河流 水源充沛 ,常年煙霧迷漫生態豐富 土地肥沃,,清代乾隆年間 何士蘭 向麻少翁社承租開闢,後復有李,郭, 賴姓人來此開墾,初期農作以水稻,茶葉,柑橘為主,光緒初陸續有羅姓漢先民入墾形成聚落,,墾荒期間循著平埔舊跡踏出了多條通道,,列如「頂山越嶺古道」

 

、荷蘭古道」、「坪林古道」「坪頂古道」,明治二十四年簡大獅所率抗日軍紮營於此做為基地,據當地耆老描述  大獅來此視察命軍人不得擾民但為求食糧充分補給會將村落人所養之較大家畜做記號並要求不得宰殺作為抗日軍的糧食,聚落人因知其為抗日所需 也都默默接受,昔時日軍由芝山嚴一路推進經外雙溪車程腳,內雙溪圳頭往上攻,抗日軍由上往下打 槍林彈雨聚落人因怕波及紛紛扶老攜幼逃避,有些行動不便的老人則由家人放置竹籃中肩擔挑離所經日軍處日人均視為善良百姓放行,頂山之役抗日軍死傷慘重,被日軍活擒者被集體活埋 被活埋地點當地人稱“埋人坑”。
  **頂山越嶺古道**
是頂山聚落初墾時通達萬里的一條捷徑,日據時實施保甲制度此路就成為保甲路了,後因村落產業道的開通頂山古道除了當地人偶而上山採藥狩獵外外地人似乎並未發現它的蹤跡,唯一可惜的是由頂山稜線下萬里的路已荒蕪加上牛群踐踏路跡已消失無蹤。

頂山古道入口
古道入口在40號旁有一條三尺寬石階路,石階均是當地石材打造順著石級而上會碰到分叉路,直行會上至76號的三合院門口﹙荷蘭路登山口﹚,若由叉路右轉是平整石板路循著石板路前進就會來到62號一戶造型華麗的三合院,
分叉路
62號閩南式三合院
庭院入口有三板石橋,磨米石臼也有空曠的庭院,由庭院俯瞰外雙溪河階台地視覺景觀佳,這間房子的造型與地點都深深的引起我的注目在此拍照後 檢視三合院的每個門緊閉好奇的在門上敲幾下盼能見主人一面  卻無回應 心想假如這間屋子是我的那該都好,由屋旁石階續行蜿蜒的石階鋪在一條小小的溪澗旁緩緩而上右側種植盛開的非洲鳳仙花豔麗紅花舖滿地,
頂山古道現況
頂山古道石階
右側是桂竹林突然我發現一棵在陽明山區難得見到的植物「雙面刺」葉子為對生,葉的兩面均長有尖銳的刺是珍貴的中藥材,
雙面刺是陽明山特有植物 石階路一直延伸至海拔五百三十公尺的地方換成一條泥土山徑左側則是一階階的駁坎茶園廢梯田順梯田旁石階路可一路上登瑪番山稜 只是梯田上的石階路久未有人跡踏足早已呈荒蕪不堪,依循山徑續行一路爬升潮溼的地表有些濕滑海拔560公尺的地方經過一條小溪溝後就循小稜一路陡上此段路雨後濕滑須小心踏癮以免滑溜,因古道山徑偶有村落人會上山整理筍園所以路跡保存清晰明朗,在稜線上往南爬升到六百公尺時偏西來到頂山溪右岸順岸邊上至海拔620公尺時出現平坦的闊葉雜木林,頂山稜脈經常濃霧瀰漫潮溼性植物冷清草,樓梯草,厥類,申跋,水麻,過山貓,石上柏,姑婆竽,七葉一枝花, 天南星成為路兩側豐富翠綠植被,頂山溪是內雙溪的另一支流溪冬季為枯水期不見半滴水,<
頂山古道叉路右往頂山南峰 續往前出現路條是分叉路右行經橘園登海拔660公尺頂山南峰,不右轉直行三十公尺左上登海拔701公尺的瑪番山,如不登頂往前續行古道依偎緊靠頂山溪右岸不久右側出現一間牛棚
,如由牛棚旁順凹谷走沿路都是牛隻濺踏過後的爛泥這是一條牛路想走要有爛泥一身的覺悟,由牛棚起古道呈現荒蕪的矮灌木林,假鈴木,刺五包,藤虎不刺阻路塞行揮刀砍簾清路,古道路徑一直循著溪邊往上緩升海拔650公尺時出現一排石牆牛堤,石牆範圍內以前是放牧區只要是防止牛隻跑出放牧區而築的, 溪谷越往上越開闊,當來到一片杉木林時再度出現路條核對地圖海拔七二O公尺地處頂山與瑪番山鞍部亦是頂山溪最上游處,右行接風櫃嘴擎天崗的登山步道,左行可登瑪番山下頂山聚落,我選擇右行一路牛路爛泥後踏上來至風櫃嘴的登山步道預定登杏林山並由杏林山稜下瑞泉,但在到頂山基點峰時天空烏雲密佈大地灰暗沒多久淅瀝嘩啦下起大雨只好轉往瑪番山下頂山聚落結束今日行程,頂山古道是一條歷史墾殖古道記錄先民披荊斬棘刻苦耐勞的精神 當踏在百年石階上時仿如值身在那墾荒的年代中
荷蘭路古道
據當地耆老口述,,頂山聚落在1624年西班牙進駐北台灣時期,駐紮於南台灣的荷軍曾數次揮軍北上攻打西班牙,但均被擊退撤退的荷軍滄徨中由金山經四磺坪翻越磺嘴山鞍部下頂山聚落,故這條路亦被稱撤退路,不過此段口述遍尋不到相關資料,也對荷蘭路心存懷疑,但為了釋疑專程撥空到頂山聚落正巧羅耆老正和兩位聚落人坐在道路旁護牆上聊天,向前打招呼後我就問起有關荷蘭路的典故與行走路線,三位聚落人共同說:「荷軍以前打西班牙時是從這裡撤退的沒錯」。
我問說:那路線是翻過頂山稜線下萬里的嗎?
羅耆老回答說: 不是啦你搞錯了 下到萬里的是保甲路,荷蘭路是從這登上稜線後經磺嘴山鞍下四磺坪出金山的路 由山上下金山時路邊有一座土地廟。
我問說:那你還記得怎麼走嗎? 。
羅耆老回答說:小時和長輩走過一次現在忘了怎麼走了。
我問說:荷蘭路的歷史是哪兒傳來的。
羅耆老回答說:我們村落老一輩像祖父輩的都這麼說的一直口述傳下下來。
據我祖父說以前此地都是住番人, 祖先來時以誘騙的方式將番人趕走,後來荷蘭人攻西班牙失敗就從這裡撤退的,荷蘭路在我們祖先還沒來開墾時就是番人走的   很早就有了,荷蘭人趕走西班牙後有荷人在此活動,並在山上放牧,所以我們稱『紅毛山』,荷蘭路後來成為軍隊行軍路,日本時代日軍行軍也走這條, 光復後國民政府軍行軍也是走這條,國軍來到此過夜因沒床都拆門板當床睡,那時這裡有地瓜田,他們將地瓜挖出洗乾淨就吃了, 以前村落後面的山坡地都種植茶葉更裏面也有人種柑,從這望上去一大片茶園綠油油,這些茶園現在都長了高高大大的樹了。
我問說:番人就是平埔族的了,軍隊行軍都走到金山嗎?。
羅:是到金山 以前荷蘭路裡面還有一個村落叫崆仔寮目前僅剩房子的矮石牆。
陳:賴傳芳住的那邊是叫「坪頂腳」嗎。
羅:不是,賴傳芳住的地方叫「坪林」。
陳:荷蘭路有一排石牆那是做甚麼用。
羅:那是牛堤,在頂山(頂山南峰)上也有一條很長的牛堤是放牧區界防止牛堤兩邊的牛隻越界。
郭:荷蘭時期有荷人在此活動也有在山上放牧所以才會有「瑪番山」也有人稱紅毛山。
荷蘭路算來也走了四趟了 ,頭一次是一九九八年七月擎天崗往風櫃嘴途中因想找瑪番山遇濃霧迷路加上天色已黑那時憑地圖抓方向亂闖無意中走在一條山徑,順山徑走竟是從頂山聚落出來的,在摸黑的過程中雖然有帶頭燈但還是摔了好幾跤,當下到水泥路見到一戶燈火通明的住家時整顆心才安下心來,因口渴走向這戶住家要水喝,這是一戶三合院住家前有寬敞的庭院門牆上有67號門牌,那戶人家一位歐G桑見我一身狼狽,用很訝異的眼神看著問我:「你怎麼一身軀爛泥一個人爬山阿, 沒伴很危險的」。從村落踢產業道下到至善路才搭公車回家,回到家對於摸黑下山的這條路卻充滿好奇決定有空再去一趟。
農曆八月中秋放假騎著野狼125機車來到頂山聚落一處菜攤旁停好機車向賣菜的阿婆問67號怎麼走
阿婆指著56號旁的石階說「從石階直走最上面的那家就是了
鼻直的石階是以前舊道
67號郭家三合院

如騎車順大路進去到盡頭也會到」,謝過阿婆踏在三尺寬的石階上一路筆直的往上,中途左側有一石塊砌成的荒廢水池池內無水 ,走到石階盡頭果然是67號的三合院住家,石塊打造砌工考就的牆面,紅色的屋瓦襯托出樸實華麗的格局,在屋旁周邊瀏覽一番後就順著水泥路到大門口,門口前有一明顯山徑入口
荷蘭路口
上次不就是從這出來的嗎?踏入山徑首先呈現眼前的是左側一排防風竹林圍籬裏面是菜園右側是丘稜山坡地芒草叢生是早期橘園的廢耕地往前續走約一百公尺遇一Y形叉路大片竹林或許我的體味太濃引來一堆蚊蠅在頭頂上飛繞死纏不放一路跟隨,為了甩開這些頭頂上令人厭煩的轟炸機只好加快腳步往前衝,
牛堤石砌牆 經過一排石砌牆是防止牛隻亂跑的石堤時,頭頂上的轟炸機沒再跟了,大慨這裡不是牠們的地盤吧,路往高處走更顯得愈荒蕪,在翻過頂山所延伸而來的小西稜後,路就靠著溪岸循溪流源頭上行,兩側的闊葉林中分佈著頗豐的紅楠與墨點櫻桃樹, 筆直的筆筒樹散居各個角落,地表上大片冷清草群落表示此地常年陰濕,也表示周邊有溪流的現象,從地圖上研判這條山徑是依循坪林溪支流溪畔行走的,在抵達海拔六五O公尺地方出現低矮石牆山徑至此即無蹤影過石牆是一北向小支稜,上次是從那個地方摸黑下山我也搞不清楚了,順著小支稜的稜線走卻有不明顯路痕,雜林中野鴉椿隨風搖曳,身材驕小的十大功勞與台灣天仙果零星分散正在軀壯成長,突然前方薯榔 ,拔契 ,懸鉤子 纏繞阻路揮舞山刀清路後,眼前視覺豁然開朗是一片清清草原區,佇立在草原上視覺景觀佳令人心曠神怡,在草原溜噠一回,碰上一顆編號一四O基石地圖上並無標示,這裡應該是當地人所稱的崆仔崙的地點,北方附近還有一顆北五指山基石,順草皮往北向走經過一處鐵絲網朝,著北五指山方向走去時前方出現牛群雄糾糾佇立眼前,俯視沉沉盯著我看,我愣了一下停下腳步,為安全往後退十餘公尺後往西下切,一路下坡約十餘分就到風櫃嘴往擎天崗的步道了,看看時間下午三點四十五分,時間已不多,只好循原路回到停車處,旁邊賣菜歐G桑走過來和我打招呼閒聊下,才知道今天走的路已愈數百年了,當地人稱它叫「荷蘭路」。
坪林坑溪古道

古道口<
坪林坑溪古道現況
賴家古石厝
賴傳芳故居
坪林坑溪
清乾隆六年漳人何士蘭開墾坪頂莊,復闢內雙溪一帶,光緒初期  坪林溪頭開發大致已飽和,於是有羅姓家族到坪林溪上游處開墾定居,日據初遷移至頂山聚落,羅家舊厝便承租給賴姓家族耕作定居,初期住屋以現地石材「虎皮砌」砌成牆面,屋頂則以竹子搭配芒草蓋成,賴家在傳到第三代賴傳芳時,因不堪居住就在屋旁空地新建土确住屋,因深處山麓以致成為一處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光復後賴家雖然遷居,但賴傳芳現七十六歲第三代媳婦每天都會回舊家整理家園,讓舊家保持乾淨完好,也讓此地成為夏暑登山健行的最佳去處。

古道遊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古道遊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社團的免責聲明=========

欲參加活動之山友務必先閱讀下述免責聲明,經按參加者視為依其自由意願無條件同意免責條款:

一、陳老爹趴趴走社團並非商業組織,並無旅行社牌照,不保證每位領隊皆有野外求生、響導、導遊及急救等專業資格,舉辦之活動全屬休閒性質,所發布之資訊及活動計畫僅屬參考,並不保證完全正確。

二、每位領隊皆是熱心義務帶隊,絕不涉及利益和金錢交易。陳老爹趴趴走社團或領隊發布之登山健行公告並非邀約行為,更無意與參加之山友締結任何形式的契約或責任義務關係。

三、各山友參加陳老爹趴趴走社團所舉辦之活動應視個人身體狀況,同時並無患有不適於登山活動的病症。

四、任何戶外活動階有難于預料的意外傷害風險,陳老爹趴趴走領隊僅義務前面帶隊無法兼顧後面每位山友安全, 自發性自由意願的參加活動,請自己注意安全,因參加山友自身之意外過失,所引致之疾病、傷亡、個人財物及經濟損失,山友須自負參與所舉辦活動之風險及責任。

五、陳老爹趴趴走社團所舉辦之活動除領隊指定辦理保險外,並不為山友提供旅遊平安險或其他意外責任保險保障,因此建議各山友自行購買合適之個人保險。

六、各山友為參加每次陳老爹趴趴走社團所舉辦活動所提供之個資僅為每次個別舉辦活動之領隊或發起人召集、聯繫及確認參加人員之用途,陳老爹趴趴走及領隊不保證其他有心人士做不法目的利用。

七、各個參加活動之山友視為同意上述所載各項條款,不得對陳老爹趴趴走社團及領隊主張任何有關法律上之索償及究責等權利。

八、陳老爹趴趴走社團保留隨時更改免責聲明內容條款之權利。

古道遊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